|
据国外的媒体记载:
1985年,NEC宣布了第一个基于ITRON / 86规范的ITRON系统。
其中,NEC因此放弃了当时早已斥资千万的软体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计划,投入到了“TRON”开发。在研究人员持续的努力下,第一个"TRON"个人电脑试作机于1987年完成。
当时,windows的视窗系统也才刚诞生不久,图形操作介面还处于各家争鸣的阶段,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。不过,那时的系统争鸣主要发生在美国,而日本因为在美国之外有了自己的国产操作系统,马上就抓住了美国媒体的目光,成为当年热门新闻。
与TRON系统诞生的另一个背景是,80年代的日本,在芯片产业的地位上也已经全面领先美国。
“魔铁的世界”在《30多年前,日本是如何输掉芯片战争》的文章中提及:
日本的芯片产业,在高峰时期占据全球近80%的DRAM(俗称电脑内存)份额,硅谷的英特尔、AMD等科技创业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,被日本人追着打,然后被反超,被驱离王座,半导体芯片领域(当时主要是半导体存储占据主流)成为日本企业后花园。
所以,面对日本在系统和芯片上的逐渐独立,看着渐渐脱离自己标准的日本操作系统产业正在失控式发展,美国的商业寡头和联邦政府最终还是坐不住了。
因为就在当年TRON失控前夜,美国软体业界律师哈威尔公开警告:“一旦TRON成为标准,日本资讯业将摆脱对美国软体工业的依附,美国再打入日本市场,将难如登天。”
所以,在1989年,美国为了阻止日本科技崛起和美元崩溃,便对日本正式祭出了《超级301法案》,向日本的“人造卫星、超级电脑、TRON”等商品,单方面设下了贸易壁垒。
而基于这样的事实,美国的做法无异于对TRON系统的“欲加之罪”。最后死于日本的“泡沫”. |
|